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完善生態價值實現機制,厚植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綠色本底,“3+3+3”全面發力,加快生態價值實現,“生態銀行試點”入選四川省生態文明建設十大案例,生態價值實現案例被省發展改革委采用推廣,寶興綠水青山正從“高顏值”向“高價值”轉變,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
構建“三項機制”,完善保障體系。一是構建組織保障機制。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為組長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在全省率先設立“生態產品價值轉換促進局”和“生態銀行”試點基地。二是構建法治保障機制。整合力量設立“寶興縣生態環境保護法治保障中心”“寶興縣公益訴訟補植復綠基地”“大熊貓國家公園法治服務中心。示范推動“林長+園長+警長”,全國首個省級碳匯司法實踐基地落戶寶興,碳匯司法案件入選全國法院典型案例、四川政法“五年百佳”案例。三是構建資金保障機制。健全以政府投資為主,暢通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啟動8.07億元的EOD項目、9.57億元的國家儲備林項目,已獲碳匯授信10億元,儲備林項目獲得授信7億元,銀行發放貸款7500萬元。
堅持“三個著力”,厚植綠色本底。一是著力源頭整治。堅決抓實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累計投入3.5億元完成礦山生態修復階段性任務,礦山生態修復面積3754畝。二是著力保護修復。累計投入9.5億元實施地質災害損毀植被恢復等36個生態修復項目,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連續5年位居全省前列,“中國天然氧吧”復核成功。三是著力項目建設。總投資18.5億元的1869世界熊貓園項目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完成營造林任務2.68萬畝,植樹造林20萬株。獲評巴蜀氣候康養地、“2023中國最美縣域”。
實施“三場建設”,助推“生態共富”。一是“生態共富”引領。立足良好生態稟賦,印發了《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實施“生態共富工程”高水平推進鄉村振興的決定》《以“生態共富”示范引領鄉村產業振興實施方案》《關于以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決定》等,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二是抓實“生態三場”建設。按照“十個一標準”實施“生態三場”(生態農林、牧、場)建設。推動全域旅游,建成精品民宿163家,獲評2023年中國最美縣域,首期“納入生態林場”2011戶農戶,實現戶均年增收8300元。2024年計劃完成標準化“生態林場”建設20個,全縣梯度培育“生態三場”100家。三是彰顯“森林四庫”功能。實施“蓄水于山”“藏糧于林”“搖錢于樹”“固碳于木”,建設生態文明的“森林水庫”、穩定可靠的“森林糧庫”、生態富民的“森林錢庫”、固碳增匯的“森林碳庫”,現有林(草)地438.98萬畝,森林覆蓋率71.39%,森林蓄積3340萬立方米,初步分析測算,寶興縣生態服務功能總價值約500億元,其中森林資源占服務總價值的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