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草業科學思想的第一人
“他是中國草業科學的創始人,是他最早提出了這門學科,為中國草業科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繼周這樣評價。
“草業”一詞不僅在我國,即使在全世界范圍內原本也是沒有的。長期以來,草原只作為一種土地資源被動地用于粗放型的畜牧生產,附屬于傳統農業之中,人們對立草為業,科學管理和經營草原資源,充分開發和利用草原草地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價值,使之發展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大產業,還沒有足夠的認識。
1984年6月,錢學森在《草原、草業和新技術革命》一文中,系統地闡述了發展中國草業的重要性、描繪了草業的廣闊前景并特別舉例說:“內蒙古有13億畝草原,如果下決心抓草業,可是件大事。” 這是他在國內外首次正式提出“草業”一詞。
1984年12月,錢學森在中國農業科學院所作的學術報告中又提出了“建立農業型知識密集產業——農業、林業、草業、海業和沙業”的科學構想。在這一構想中,草產業、沙產業和農業、林業、海業共同構成以生物技術為中心的第六次產業革命的重要內容。同時提出“草業產業是草原的經營和生產,應當突破傳統放牧的方式,利用科學技術把草業變成知識密集的產業。”這是他第一次對草業進行了定義,并對草業指明了發展方向。此后,錢學森對草業的內涵又進行了不斷完善和詮釋。
1987年,錢學森為草業創造了“Prataculture”這一英文名詞,并被國內外同行廣泛認可和采用。1990年,他更進一步指出草產業的概念“不僅是開發草原,種草,還包括飼料加工、養畜、畜產品加工,也含毛紡織工業。”他強調,草業除草畜統一經營之外,還有種植、營林、飼料、加工、開礦、打獵、旅游、運輸等經營活動。
以戰略眼光看待草業
錢學森重視草業,歸因于其科學的頭腦和戰略家的敏銳洞察力。
1983年秋,胡耀邦同志提出在甘肅省等西北地區發展農業生產要因地制宜,首先種草種樹。這個號召給錢學森很大啟發,他說:“這使我認識到,在農業和林業之外,還有一個草業,我國草原面積是農田面積的3倍多,怎么能忽視草業呢?縱觀世界現代農業經濟的發展,以農業為主的西方現代化國家無不以草業為重要基礎產業。”他認為草業是“陽光農業”,可以把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進行產品生產,為人類創造財富。
1988年2月,錢學森發現有關材料上寫著“我國人民吃肉不能靠草原”,他對此很生氣。他說:“我看說這種話的人是目光短淺。1989年1月,他專門寫信給國務院領導同志談了自己的擔憂和扭轉局面的建議:“60億畝草原草地比耕地大4倍,是我國極大的一筆財富,可惜現在已沙化20億畝,如不大力拯救利用,是我們的罪過。”
主張依靠系統工程理念發展草業
錢學森所倡導的草產業特別強調是“知識密集型”,從本質上說就是要發展科技型草產業,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粗放型草原生產及管理方式。他說:“知識密集型的草產業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這個草產業要最有效地把草原、草地上的太陽光能,首先通過植物,然后動物的轉化,再加水資源、能源及其他工業材料的投入,最后產出的是直接上市場零售的商品,所以是草業加深度加工業。”“怎樣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草業,還得從利用太陽光這一能源做起,搞好光合作用,也就是要精心種草,讓草原生長出大量優質、高營養的牧草。”
怎樣才能使西北地區的農業走出困境?1984年,他基于對高科技農產業的理解,結合西北地區的特殊情況,提出了在我國西北地區要建設草產業、沙產業的觀點。他說:“內蒙古農田少,而草原卻是農田面積的18倍,所以草業的產值可以大大超出農業的產值。一旦內蒙古帶好這個頭,全國的草原利用好了,草業興旺發達起來,它對國家的貢獻不會小于農業。”
倡導設立國家草業管理專門機構
針對我國草業管理機構薄弱,不利于草業發展的問題,錢學森非常著急,他以各種方式來呼吁和推動這項工作。
1985年6月,他在中國草業研討會上指出:如果我國有位草業部長,今天也可能提出草產業經營體系。1986年5月,他在給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繼周的信中說:“我們講的草產業,應獨立于農、林部門之外,在國務院設草業局。”1989年1月,他在給國務院領導的信中說:“我建議國務院考慮設國家草業局,專管草原及草灘。”1989年3月,他在一次談話中說:我給國務院領導同志寫信建議成立國家草業局,這條建議永不改變,只有這個建議,別的辦法不行。1990年,他在給有關同志的信中又說:“我堅持要設國務院草業局,因為這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大事。這么大的事,不設國務院專管機構怎么行?這本身不是科技問題,而是政策問題——宏觀政策”。此后,錢老又不斷以各種方式表達設立國家草業專門管理機構的意見。
矢志不渝的草業情懷
錢學森愛草、重草,源于他對草原地區的親身感受和科學思考,源于他對草原地區發展的一片情懷,源于他執著的民族責任心。他不顧已經年逾古稀,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直為發展草業奔走呼吁。僅1983年至1999年的16年間,錢學森關于“第六次產業革命”的通信達186封,其中涉及草產業內容的就有47封,包括同國家領導人、知名專家、部門領導、科研人員、基層同志和編輯記者的通信。
晚年,錢學森堅決辭去了一系列職務、榮譽,卻破例任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草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并同意草業委員會用他的名字設置“錢學森草產業科學獎金”,這是錢學森第一次同意用自己的名字設獎。
錢學森對中國草業的未來始終充滿信心。他說:我所提出的草產業是我國的一項長期社會主義建設,前途光明,但也非易事,我們要看到21世紀,為到那時實現我們所說的人類歷史上的第六次產業革命而奮斗!
錢學森告誡草業工作者要堅定信心,持之以恒。他說:“共產黨員嘛,不能只想到五年、十年、十五年,要考慮五十年、一百年,要有遠見!”其言之鑿鑿、情之切切,心系民族和國家前途之情溢于言表。
上一篇:八角肉桂演繹“八桂天香”
下一篇:綠色草原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