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組織專家以線上方式,對中國林科院木工所承擔的三項“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木基材料與制品增值加工技術”、“木材材質改良的物理與化學基礎”和“木材工業節能降耗與生產安全控制技術”開展綜合績效評價。目前,三個項目已全部評價完成。
一、“木基材料與制品增值加工技術”項目
該項目由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的17家單位134位人員歷時3年完成,突破了輕質刨花板制造等8項關鍵技術,最終形成由29件發明專利、9項軟件著作權、7項標準及37篇論文組成的木基材料與制品增值加工技術,建成5條示范生產線,產值達30億元,形成了從材料生產到最終產品的完整產業鏈,極大地促進了木基材料與制品增質增效加工利用的技術進步,有力推動了我國木基材料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評價專家組由來自中國林科院、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國家林草局發展院等單位的10位專家組成,項目相關人員30余人參會。
二、“木材材質改良的物理與化學基礎”項目
本項目圍繞“木材細胞壁結構與性能構效關系”等3個科學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形成了“木材細胞壁結構解譯與性能調控機制”等6項基礎理論成果;“木材品質性狀遺傳解析與次生代謝物合成調控機制、木材細胞壁結構解譯與化學調控機制”2項代表性成果。發表高質量期刊論文112篇;授權發明專利18件,軟件著作權1件;培養碩博士56名;獲國家、省部級人才榮譽11名,為高品質人工林選育提供理論基礎。評價專家組由中國林科院、國際竹藤中心和國家林草局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等單位的10位專家組成。
三、“木材工業節能降耗與生產安全控制技術”項目
本項目由23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單位歷時5年共同完成,研發新技術19項、新產品15項、制定標準31項、申請專利66件,登記軟件著作權10件,發表論文124篇,培養研究生57名;項目技術成果在30余家企業進行了轉移轉化,建立示范生產線13條。項目構建了能耗降低、資源節約、生產安全、產品環保的技術創新鏈和產品創新鏈,推進了傳統木材工業向節能、節材、安全、環保方向發展,有力推動了我國木材工業的高質量發展。評價會專家組由來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業協會和企業的11位專家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