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的序被點擊了280多萬次?這是王滿為《講究吧!明式家具》(張梵著)作序的成績單!王滿是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執行會長,最近他為同一作者的新著《玩香》再次作序,能有多大的點擊率?
——編者按
我本不懂香,我的岳母懂。退休后的老倆口從東北來到北京,在我家斷斷續續地住了十幾年。進門兒第一件事,就在角落里辟出塊干凈地方,擺上香爐,燃起線香。每逢農歷初一、十五,或是重要節日,更是潔衣凈手,擺案焚香,口中喃喃有詞,純凈虔誠。氤氳繚繞之間,七八十歲的老太太宛若少女,面頰泛出清純的光芒,令人驚奇而感動。
從此關注香。由于工作變動,因職業需要,我對于有關香的事兒越發青睞。見到有關香的書就買,碰上有關香的文章就看,遇著有關香的門店就逛,十幾年下來,對于香事兒有了基本的認知。從種類上來說,沉香、檀香、麝香、丁香、藤香、龍腦香、降真香、龍涎香、蘇合香、玫瑰香、安息香……林林總總,難以勝數。從歷史上來說,香性即是人性o從功能性的取舍,到氏族宗教性的選擇,乃至更廣泛的情愫希冀性的寄托,香的歷史就是人的歷史。從香的意義來說,不管是古希臘、古埃及、古印度、古阿拉伯、古印第安、古東亞文明以及后儕,還是當今西方與東方的區分,抑或是語言的稱謂(英文INCENSE指香料丶香品,中文《說文解字》里的“香”指禾木和太陽的結合),香的意義均是愉悅、美麗、安好,甚至還有神秘的通達和超然……
近日,我讀到一份書稿,關于沉香的。以前,見過不少關于各種香的指南、探秘、大全、手冊等書籍,見的多了,大都是隨手翻翻。此次翻閱這份書稿,讓人耳目一新,愛不釋手。一是寫法很放松。把沉香的正史、技藝、品鑒用俏皮的語氣娓娓道來,融匯貫通,一氣呵成,寓教于樂,不時還抖個小包袱,像是郭德綱的相聲,挺時尚,接地氣。二是闡釋了鼻觀的概念。面有五官,感有四覺。相比視覺、聽覺、味覺,嗅覺有時較受慢待。書稿引經據典,把品香置于審美的層面上,在鼻觀與心靈之間架起座橋梁,立意高,有創見。三是故事性強。不管漢武帝、蘇東坡、曹操、莊子、嵇康等知名人物,還是周嘉胄《香乘》、李時珍《本草綱目》、唐代《通典》、清代《崖州志》等歷史典籍,或是香樹、香農、香道、香戰、香器、香景、香圖等專業描述,書稿都盡可能地擬人化,最大限度地強調現場感,很親切,很耐讀。
望文生意,是讀書的樂趣和境界。合上書稿,又見《玩香》書名,浮想起一些關于香的人和事兒。同是以文為生的我,難抑技癢和沖動,遂摘記如下:
小L,是位女性,快70歲了,比我年紀大。她性格活潑、隨和、幽默,活得很陽光。她挺享受大家喊她小L,稱呼別的反而不樂意。其實她經歷很波折:從小到大生活很苦,工作上屢次變換職業和地方,按其自嘲說,未變的始終是低微的角色,人到中年把丈夫過成前夫,臨近晚年與孩子遠隔萬里,身體還總出毛病。但她依然活得很陽光,因為她是位資深香客。她說:香治百病,尤其是情傷和心傷o我曾為她與一位老同事作媒,她很滿意。可見面七天后未見回音,差我一問方知,老同事在老干部活動站有位暗戀者,那位大姐得知我的用意后,先罵老同事:“你的心被狗吃啦!”再罵我:“真不是個好東西!”罵聲震破那層窗戶紙,倆人轉天就去北戴河旅游去了。當我歉意地轉告小L,她灑脫地說:“沒事兒,成功不一定在我。”又說:“那位大姐不該罵你,你是個好東西”!
小H,仍是位女性。她是真的小,起碼比小L年輕一半。小H個頭小,長得卻很玲瓏,是位東南山區小城的公職人員。她在當地負責一個香工作室,從香樹培植、撫育,到香料的采集、提煉、調配及合成,她事必躬親。由于整天與香打交道,她不施粉黛,卻香氣四溢,人稱“香妃”。小H的香不僅讓男人們著迷,女人們也趨之若騖,圍在她身邊聞來嗅去,往往忘了矜持和自尊,又惹得男人們心猿意馬,浮想聯翩o她還經常操辦一些關于香的年會、論壇、展會,那座偏于一隅的小城成了“網紅打卡地”,她自己也香友遍天下。小H還很豪氣,酒量酒品酒風俱佳,端起酒杯來像東北大妞一樣爽快,被其撂倒的男人女人們很少承認是醉酒了,只說是香熏的o一次,某位單身男士仗著酒膽求愛于她,小H道:“我孩子都好大啦!”男士追問:“什么時候離婚?”小H正色道:“下輩子如果還搞香,把你往前排排!”
以上講了兩個女士的香故事,下面講個男士的。他叫小X,來自廣東的一個大家族。家里有經商的,靠產品加工及外貿成了當地首富;有從政的,官階不高,卻挺有實權;有為文從藝的,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很有名氣。十年前春節家宴,席后品茗聊天,大家同感雖較成功,但均遇人生瓶頸,一時茶熱氣冷。惶惑之間,老父親望向族龕,那里的九柱高香正裊裊升騰。老父親一拍大腿,咱的祖輩就是干香的,族譜上就記著:“守好一棵樹,方能吃飽肚;點起一炷香,幸福萬年長。”眾人茅塞頓開,齊聲附和。小X等目標明確,動作很快:經商的投資轉向,從政的辭職下海,從文從藝的策劃推介,十年功夫不到,建起上千畝的沉香種植園,而且加工、銷售及研發、旅游全產業鏈,成為全國最大的沉香生產基群。
以上三個故事雖用化名,但絕非妄言。如能卒讀,還得感謝這個書稿的作者。這次要用真名一一他叫張梵,是個年輕的學者。張梵是科班出身,近年在家俱、香道方面涉獵頗深且廣,是專業論壇上的嘉賓常客,還在電視臺上講過香道。他還彈得一手古琴,我有幸當場欣賞,雖懵懂不解,仍癡迷他的專注和逸情。之前他出版過一本關于明式家具的專著,我曾作序。此序被好事者放在網上,竟獲得上百萬次的點擊。上次是他邀我,這次我要不揣冒昧,毛遂自薦,主動出擊。
坦白點私心:每逢我從外面帶份兒香回家,岳母都非常高興。如果把這本書送上,老人家肯定會更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