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態環境壓力持續增加催生了森林康養旅游物流產業向低碳型發展的模式。《“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指出,要“踐行綠色旅游消費觀念,大力倡導綠色消費方式,發布綠色旅游消費指南,引導旅游者低碳出行”?!秶鴦赵宏P于印發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 2014—2020 年) 的通知》( 國發〔2014〕42 號) 也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物流,推動節能減排,切實降低能耗、減少排放,建立布局合理、技術先進、便捷高效、綠色環保、安全有序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依托森林生態與景觀資源,以修養身生、調適機能為目的,以森林旅游、中醫理療、養老保健及森林生態資源開發為內容發展的森林康養旅游產業,有促進森林生態價值變現并強化森林產業經濟反哺森林生態系統的能力。但森林康養產業的迅猛發展帶動了旅游物流產業規模的擴張,導致碳排放量飆升,使得森林旅游景區的生態壓力增加。
關于旅游、旅游物流與森林環境間的關系,國內外研究多側重于可持續旅游環境的概念與實施、旅游生態足跡測度與評價、旅游物流生態足跡與生命周期評估等,及關于景區容量、旅游環境保護政策討論等方面。
關于森林康養旅游產業發展與環境間的關系,實業決策者更關注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前景及短期績效,而缺乏代言第三方的森林系統生態利益訴求未被考慮到商業利益關聯機制中,阻礙了森林康養旅游產業形成正反饋型的價值鏈增值閉循環,森林系統生態容量補損工作的時效與實效就無法得到保障,生態赤字風險暴露幾率則會上升。
因此分析森林康養旅游物流生態壓力管控的現狀,提出低碳型森林康養旅游物流生態壓力管控思路,以期為森林康養旅游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一、森林康養旅游物流生態壓力管控的現狀分析
(一)森林康養旅游物流系統諸元的利益沖突
1.商業利益與生態價值訴求沖突誘生的系統生態赤字
森林旅游物流生態赤字系指由森林康養產業發展導致森林康養旅游景區內物流資源耗費水平超過景區內自然生態產出能力的一種狀態,也就是景區物流系統污染排放水平超過了景區生態系統污染降解能力的一種狀態。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在《2017年關注問題報告: 新時代背景下踐行生態文明》中指出,當前我國森林旅游產業“對自然資源的巨大需求已經抬高了其生態足跡”。
森林康養旅游的物流是伴生于旅游產業的次生產業,二者在商業利益關聯機制下形成協同運作的產業集群。
森林康養旅游產業集群盈利基礎是通過從森林生態系統外部溢出效應中獲取生態價值并將其轉化為旅游經濟價值,故維系森林生態系統永續發展能力是確保森林康養旅游產業可持續運營的前置條件。
通常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間存在正相關度,但兩類價值形態間的價值轉化過程耗時較長。決策者用制造森林生態赤字以謀求當期經濟價值的策略雖會降低森林生態系統價值存量,卻不會在其經營周期內反饋到財務數據中。
故實業決策者采取的擴張其當期經濟利益而非生態利益的策略是符合邏輯的,因而摒棄長期生態利益來置換短期經濟利益被決策者偏好。
2.“公地悲劇”視域下的低碳型森林旅游物流建設問題
強化森林旅游物流的低碳化供給能力可改善景區生態質量、提升游客旅游體驗價值,進而增進包括物流企業在內的景區各經營主體收益水平。
依據公共資源理論,森林康養旅游景區擁有的獨特“公地”資源,具有產權復雜性和外部性等特征。
首先,產權邊界界定難題制約了低碳型森林旅游物流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景區森林資源生態保護和景區基礎設施日常保養及修繕等經費支出負擔主體及其權屬邊界缺乏明確界定。主管部門常用業務外包方式解決公共資源保護性開發,而受本位利益引導的代工單位則會在契約期內過度開發公共資源以謀私利。受生態效益時滯效應影響,代工單位的自利行為暴露時間會遲于契約期結束時間,使得景區管理方難以采取有效懲戒措施來消除此類負面影響。
其次,外部性導致低碳型森林旅游物流系統的利益與責任形成分離。低碳森林旅游物流建設者的生態保護行為能增進景區總體生態價值,并外溢為景區周邊其他經營者的財務收益。當景區管理方未建立促使外部性內部化的利益回流機制時,就會弱化建設者的生態保護意愿及行為動力。
(二)森林康養旅游物流系統內諸元的行動沖突
1.團體動力學對森林旅游物流中高碳行動的心理影響
游客生態旅游意愿的強弱與經濟收入水平呈正相關。隨著社會經濟水平持續發展及高等教育普及,中青年游客群體對低碳型森林旅游物流的認知度和認同度水平顯著提升、擔負社會責任的意愿增強,為低碳森林康養旅游物流推廣實施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但在景區物流運營實踐中,較低的游客低碳行為與其較高的低碳意愿之間產生了沖突。
根據勒溫團體動力學( Kurt Lewin,1939) 的觀點,游客對低碳行為的排斥受到團體潛在動力交互作用的影響,高碳行為個體的行動對低碳行為個體的行動具有影響力,要維系團體共同“生活空間”的平穩性,團體成員傾向于采取折中態度放棄部分低碳行為,以適應團體價值取向并增強個體被團體的認同度。
2.低碳物流基礎設施硬約束與高碳物流行為的交替影響
對比社群參照系的影響,低碳行為實施環境對游客行為選擇的影響力更為凸顯。森林康養游客在物流消費方面的生態足跡與景區內低碳物流設施設備不健全直接相關,旅游物流產業屬“高碳排放產業”。有調查顯示,在旅游產業碳排放中,旅游物流占40%,純旅游業占60%。景區低碳物流回收體系不健全增加了游客采取低碳物流行動的成本,進而影響到其低碳行為發生的幾率。
低碳設施設備的不健全,使得部分游客原有出于提升自我康養消費體驗水平的目的無法實現,進而放棄低碳物流行為。逆向物流系統不健全與游客不健康旅游行為之間的交替作用,將景區生態環境推進持續生態惡化陷阱,逆向物流基礎設施缺位是利益主體的博弈行為的必然結果。
景區管理者與景區物流運營者分屬兩個利益實體,各利益實體只重視本系統內的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天然排斥以觸動本位利益為內容的低碳基礎設施協同建設方案。由于利益相關方排斥跨利益實體的物流基礎設施整合行為,則降低了景區基礎設施系統綜合效能的發揮。誘發森林康養旅游生態赤字的初始動因主要在于游客缺乏踐行低碳物流的生態行為,其行為偏差根植于游客對低碳型森林康養物流理念的認知偏差、對綠色物流系統價值的認知錯位。
森林生態康養旅游聚焦點是“生態、康養”,但調查分析森林康養旅游物流和森林康養游客行為卻表明,游客在景區消費行為帶動了旅游物流業務的發展,各類旅游物流活動實施使用的多種交通工具產生了大量碳排放;游客入住的康養山莊通常地理位置偏僻但周邊生態環境良好,確保森林康養山莊運營需要的各類物資卻需要“上山過河”,其漫長的物流足跡抬高了生態足跡,造成了碳排放水平高于交通便捷的旅游景區;森林康養產業直接耗費了各類林產品,產業所需物資的生產與儲運活動增加了景區的碳排放量; 各類林產品采集與加工行為直接破壞了景區生境。游客有參與低碳康養旅游的初心,但增加碳排放的行為反向卻遏制了其初衷的實現。
(三)森林康養旅游物流生態壓力管控體系的功能沖突
1.景區低碳物流系統影響了生態壓力的管控力
一是景區低碳物流系統生態功能演化的有序程度,受其功能模塊間協同水平的影響。目前景區多存在物流設施與設備陳舊,物流設備專業保養能力弱、帶病運作等問題; 物流企業多為通用物流服務企業,缺乏專業森林旅游物流運作經驗和能力,缺乏低碳物流的執行能力。
二是森林旅游物流系統存在非均衡問題。森林康養游客在景區內的“單邊向流”現象突出,致使物流載具的空載率偏高,使得景區部分生態足跡值在無效經濟活動上增加。
三是景區配套旅游物流制度設計缺位,未考慮自駕車旅游等旅游新業態與景區物流系統有機對接的制度安排,缺乏推進物流系統與“食、住、行、游、購、娛”等商家和游客行為一體化的制度安排,使得森林康養產業對“低碳物流”的切實需求無法實現。系統各功能模塊的問題通過其內部非線性動力機制反饋為低碳物流系統的總體功能失調,造成生態系統自修復能力下降,并將抬升生態赤字,削弱景區內產業的遠期競爭力。
2.森林旅游物流企業的生態壓力管控能力
森林康養旅游產品在銷售旺盛時,推高了森林旅游物流的流通強度,會持續增加森林生態系統的承載壓力。游客偏好在森林康養景區購置的原生態農產品,通常為對保鮮要求高、易腐爛、裝載難度大、積載系數高的林下產品。此類物流具有平均物流強度不高,物流業務在時間軸線上分布不均衡的特點,造成物流企業難以提升資產專用化水平。
提升裝備專用性水平能增進游客的低碳物流體驗,也抬升了企業成本及游客支付金,會降低游客支付意愿,進而影響到交易雙方福利水平;企業放棄森林旅游物流裝備專用化策略,以通用物流裝備來提供服務時,由此帶來的貨損、貨差率提升則會影響低碳物流策略實施,最終增加景區森林系統的生態壓力。二元悖論的產生原因在于差異化資產屬性與能力決定了森林旅游物流企業的商業模式差別??紤]其業務特征,森林旅游物流企業在作將通用物流轉型為專業物流決策時,須兼顧轉型過程中的資產沖突、存量資產處置等衍生問題。
二、森林康養旅游物流的生態壓力管控思路
(一)整合低碳森林康養旅游物流多元主體利益
1.多元利益主體協同解決森林康養旅游物流系統的生態超載問題
森林旅游物流系統的生態超載治理可采取景區管理方主導,區內利益相關者協同參與的治理模式。景區管理方可利用其在生態功能區治理中的支配地位,在充分關注利益攸關方獨立利益訴求基礎上,大幅擴張利益相關方的利益交集,幫助相關方消弭利益沖突并協調利益錯位,消除生態超載治理工作中的系統內耗,調動各方參與景區物流生態超載問題治理工作的積極性。
在劃定景區管理權力邊界的基礎上,景區管理方應發揮其全局統籌能力,全力推進相關生態制度供給、治理資金籌措、生態補償發放等總體目標分解任務,改變利益相關者在主導型治理模式下的被動式參與格局。景區管理方可通過建立低碳物流示范工程,鼓勵物流企業在景區建設生態型物流教育基地,以樣板工程方式促進關聯物流企業參與低碳物流建設。景區管理方需完善生態型景區物流體系建設的社區參與機制,只有將低碳物流建設責任細化到景區內“吃、住、行、游、購、娛”等森林康養產業的各環節,并建立與之配套的參與方式、流程與保障制度體系,才能推動景區內各類經營方按照低碳物流理念協同改變高碳型運營模式。
2.整合景區經營主體資源協同發展低碳型森林康養旅游物流產業
森林康養景區管理者需以建設循環物流系統為工作切入點,強化景區內部客流、商流與物流系統的資源整合力度,推動完善景區內部循環物流管理系統并形成良性運作循環。提高了森林康養游客的旅游體驗水平,才能使其成為森林康養生態旅游的亮點而非負擔。
景區管理方可梳理區內運營各方的各類物資類型及其物流特性,強化景區運營過程中在吃、住、行、游、購、娛等六大環節產生的廢品再生利用可能,減少、控制景區經營主體與外部環境間的物資交換規模,盡可能避免浪費和減少原材料輸入。景區內經營主體在實現旅游物流中物資的空間價值與實踐價值時,可借助“互聯網+”技術提升景區物流系統響應游客動態物流需求的能力,確保景區物流系統中諸環節間有機銜接,使物流標的物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數量出現在正確的空間,減少景區物流載具空載率、無效需求型物流通量,最終推動景區物流系統實現“低通量、低排放、高利用”的“兩低一高”型發展模式。
(二)創新低碳型森林康養旅游物流運作模式
1.創新景區智慧型低碳物流運作模式
積極實施低碳物流技術是治理森林康養旅游物流系統生態超載問題的可行策略。森林康養旅游物流企業使用互聯網與物聯網技術創新的成果,構建起全時域低碳物流信息系統,打造出覆蓋全空域的景區智慧型綠色物聯網系統。
通過軟硬件、跨界融合技術的運用,智慧型低碳物流系統可動態感知景區各分區的物流強度,實時采集和分析景區游客生態足跡分布數據,并據此對景區旅游物流設施的空間布局、物流設備運動軌跡做優化布局,提升景區內物流設備的調配效率。
智慧型低碳物流能收集游客車輛導航、行動軌跡追蹤等動態范圍數據,并根據游客移動路線預先調配物流資源為游客供應對應數量和品類的旅游產品。智慧型低碳物流通過對區內物流設備和貨物的智慧調度,應對各分景區內的應急物流需求,提升景區物流系統穩健運行能力。
2.創新生態智慧型游客行動引導系統
森林旅游物流系統的生態超載問題是由游客行為的無序性及由此引起的“高碳化”集群行為。鑒于旅游過程中存在物流與人流的重疊性特征,引導游客建立有序行動方案有助于實現低碳物流目標。以“互聯網+”為平臺架構,以大數據處理、云計算、專家知識庫為技術支撐,景區管理方通過建立“生態智慧型”游客行為引導系統,幫助游客籌劃旅游線路行進方案,以提升旅游行為的有序度、有效性。
景區管理方可通過完善引導系統線上服務功能,如基于微信、QQ等大眾化社交平臺來提供在線導游及導購客服服務,為游客提供旅游咨詢、旅游行動方案策劃、旅游產品配送服務、個體生態足跡測評等增值服務,并分散物流系統峰值期的生態壓力,改善游客體驗。
景區管理方通過完善線下游客的低碳行為指導設施設備建設,可沿森林廊道布設生態環保相關解說牌、完善森林專用物流廊道建設,推動景區“人、物通道”的分類設置和分流管理。
物流企業應強化低碳物流技術的推廣應用,建立購物行為與配送服務無縫鏈接機制,幫助游客優化旅游產品的采購行為;用GPS、RFID 等技術強化區內物流設備調度能力,切實降低景區內物流載具空載率;改善景區逆向旅游物流系統功能,降低景區生態系統對廢棄物的降解壓力,幫助游客認知逆向物流運作機理并養成逆向物流消費行為,促進正向與逆向物流系統的有機融合,形成景區物流系統閉鏈運行機制,并全方位管控景區旅游物流生態承載力。
(三)完善森林旅游物流生態壓力管控制度建設
1.建立森林康養主體功能區劃制度以控制景區物流生態壓力
森林康養旅游物流主體功能區劃后,可對不同主體功能區域進行分級分類管理。森林康養景區管理者可根據景區水文景觀、地文景觀、氣象景觀及生物特質等來實施對“物流生態壓力指標”的分區管控,實現景區生態管理規劃與物流生態壓力的分級管理制度之間的協調與銜接。
在森林康養服務供給過剩區、局部森林自然生態功能退化區、具有生物多樣性科學價值區和水源地保護區等生態敏感區域,森林康養景區運營者應嚴守生態紅線,杜絕康養旅游、物流等關聯產業的進駐。
對森林康養景區中有顯著生態維護功能的林下經濟發展區、林農生產與加工區,景區管理方可選擇性地支持低碳物流產業進駐,注重集約開發物流空間,適度發展低碳、綠色、智慧型物流產業,以彰顯物流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
2.以景區生態承載力指數管控為核心建立完善的物流業務容量調控制度
一是景區管理方需強化對區內游客活動強度的監管力度,可通過游客容量指數及其生態足跡指標反映的游客活動強度指標實現。景區的物流業務容量與其游客容量間呈顯著的線性正相關關系,通過建立并落實物流業務容量調控制度能夠控制游客生態足跡總量及景區生態超載率水平。
二是景區管理方需加強對區內生態康養產業活動強度的監管力度。產業活動強度常用景區內可開發土地利用強度、旅游產業收益等指標來測度。
三是景區管理方應加強對區內物流活動強度指標的測度與監管工作。建立物流業務容量調控制度的核心要素在于測定區內物流收發節點間的物流強度。景區管理者通過在區內設置的若干物流生態壓力監控點,科學測度游客及關聯的物流業務強度,并預先評估相關物流活動對景區生態環境的影響。監控點數據分析成果可被用來作為設置景區物流強度管控指標上限的依據,并據此對景區內的關鍵生態區實施嚴格的物流總量限制,實現限定景區內物流設備運營的時間段和總體規模,嚴控因森林旅游物流活動所引致的生態超載問題。
三、結語
在森林系統難以從森林康養旅游物流產業中回收其外部溢出的生態價值時,森林系統生態容量補損工作的時效與實效就無法得到保障,生態赤字風險暴露幾率則會上升。
因此,消除系統性沖突的重要措施是增加系統的諸元維度,引導利益攸關方協同建構多元化利益的新格局。打造適應低碳要求的森林康養旅游物流運營新架構、完善森林物流生態壓力管控制度體系,促使森林康養旅游產業集群內的諸元在達成系統均勢基礎上,實現森林康養旅游物流產業在低碳運營模式方向上的整體創新涌現,切實推動森林康養旅游產業的綠色發展和永續發展。
◎內容來源:《西南林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2019年6月第3期。
◎作者簡介:潘立,講師、碩士,西南林業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西南林業大學會計學院,主要從事林業經濟的研究;陸燕元,講師、博士,西南林業大學國家林業局西南生物多樣性保育重點實驗室,主要從事植物生態學的研究。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