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在甘肅省酒泉玉門市下西號鎮下東號村萬畝枸杞基地里,鮮紅的枸杞果綴滿枝頭,枸杞種植戶鄭平山正帶領工人采摘枸杞鮮果。鄭平山說:“我們早上5點就開始采摘了,平均每人每天能摘果70—80公斤,收入200多元。整個采摘季下來,能賺1萬元左右。”
玉門市下西號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申飛介紹,這幾年,下西號鎮建成集約化、規模化枸杞生產基地4.5萬畝,年產枸杞干果超過1萬噸,規范化運行枸杞合作社15家,從事枸杞產業人員達5000余人,農戶來自枸杞相關產業的收入占總收入的四成以上。
枸杞是玉門市特色產業的“紅色名片”。如何讓這張名片更紅、更亮?玉門市從枸杞的種植、研發、銷售抓起,以科技賦能做大做強枸杞產業。
近年來,玉門市通過“黨支部+基地+農戶”“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方式,在全市建設了枸杞萬畝鄉鎮6個、千畝枸杞專業村25個、百畝枸杞種植示范戶2000戶。目前,全市已發展枸杞種植面積17.8萬畝,年產枸杞干果總量4.2萬噸,預計采摘工達到1萬人次,扶持建成枸杞分級、包裝、深加工企業8家,建成枸杞烘干生產線61條,引導企業研發凍干枸杞、枸杞原漿等八大類20余種系列產品,年加工能力提升到2萬噸,綜合產值超過11億元,枸杞加工轉化率超過30%,推動枸杞全產業鏈加速發展。
在甘肅表青惠農農業有限公司的枸杞原漿生產車間里,工人正進行設備維護,為即將到來的生產旺季做準備。“生產枸杞原漿,拼的就是時間。”公司總經理任表青介紹,從枸杞鮮果的采摘、運輸,再到打碎、灌裝,全程不超過4個小時。
生產方式的轉變帶來附加值的巨大提升。任表青說:“將鮮果制成原漿,生產過程比干果簡單,價格卻是同等數量干果的3倍左右。現在公司生產的枸杞產品不僅行銷國內,還拓展出海外市場,深受東南亞國家消費者的歡迎。”
目前,表青惠農公司已建成枸杞干果加工、枸杞汁NFC原漿生產、枸杞原漿無菌化小包裝、易拉罐裝枸杞飲料生產、枸杞文創雪糕加工等加工生產線6條,年可加工枸杞原漿3000噸,生產玻璃瓶及塑封袋飲品2800萬瓶(袋),產值超過1.8億元,有效提升了全市枸杞產業精深加工轉化能力和科技含量。如今,枸杞產業已成為玉門市鄉村振興最具特色的富民產業。
上一篇:甘肅武都:又到花椒豐收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