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貴州黔東南:“林藥”共生長 青山變“金山”

發布時間:2024-07-08 17:55:03  來源:林草價值網鏈

近日,走進貴州省岑鞏縣客樓鎮、凱本鎮等鄉鎮的林下黃精種植基地里,成片的黃精在綠色林海中“嶄露頭角”,村民們穿梭其中,細致地拔除雜草,小心“呵護”著這些林間的“新生命”。


果樹下,油茶林里,中藥材黃精的身影處處可覓,“林藥”共生長,青山變“金山”。


“林下種黃精,村民得‘黃金’。”岑鞏縣客樓鎮豐壩村黨支部書記肖吉發表示,該村黃精種植面積已有1800余畝,由公司實行“訂單式”收購。


記者獲悉,依托資源優勢,岑鞏縣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微信圖片_20240708175203.jpg

臺江縣臺盤鄉交江村林下黃精種植基地。(黔東南州林業局提供)


滔滔林海,藥香縷縷。


立足豐富的森林資源優勢,近年來,黔東南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加快推進以林下中藥材為主的產業發展步伐,將森林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從黔東南州林業局了解到,在穩定林菌、林雞、林蜂產業規模的同時,黔東南采取“國儲林+”“特色林業產業+”等模式,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以天麻、黃精、茯苓、靈芝等林下中藥材重點單品的標準化、規模化示范基地,全力推動林下中藥材單品種植規模化突破。全州林下累計種植面積超過1萬畝的品種有14個,分別是鉤藤、太子參、天麻、草珊瑚、茯苓、黃精、板藍根、石斛、淫羊藿、白及、天冬、靈芝、百部、羅漢果。


郁郁蔥蔥的林海下,一個個林下中藥材基地不斷涌現,青山“含金量”不斷提升。


據介紹,該州采取“國儲林+林下中藥材”“特色林業+林下中藥材”等長短結合、以短養長模式,不斷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提升基地綜合效益。截至目前,全州已成功創建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8個,其中有4個涉及林下中藥材,分別是鎮遠縣黔康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林下天麻基地、岑鞏縣苗嶺黔菇菌業林下茶樹菇基地、黎平縣青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林下天麻基地、丹寨縣培力農木本方公司林下天冬基地。


與此同時,搶抓“橋頭堡”政策機遇,開展“東部企業+黔東南資源”“東部企業+黔東南產品”合作,積極引進和培育林下中藥材經營主體。截至目前,全州林下中藥材經營主體7328個,其中,企業237家、合作社822家、大戶6269戶。州級以上林業龍頭企業85家(其中省級40家,國家級2家)。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下,黔東南林下中藥材精加工和綜合利用能力逐步提高,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這看著不起眼的林子里,可藏著‘寶’呢!”在鎮遠縣羊場鎮密林里,鎮遠縣黔康源生態農業公司負責人許乃紅喜上眉梢,在公司的帶領下,羊場鎮林下仿野生高品質天麻種植面積已達2萬多畝,年帶動群眾就業2萬余人次,去年實現天麻銷售額3000多萬元。“經過技術研發團隊的努力,公司已開發了天麻面、天麻洗發水、天麻酒等系列精深加工產品,遠銷粵港澳地區。”


林下飄藥香,致富路更寬。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黔東南州利用林地種植中藥材面積累計95.99萬畝。其中2023年新增種植21.13萬畝,新增采收面積25.55萬畝,目前留存面積70.44萬畝,產量15.8萬噸,產值25.54億元,覆蓋農戶17.62萬戶(其中建檔立卡戶11.81萬戶)。全州林下中藥材產品累計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4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4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認證1個。


據悉,下一步,黔東南將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布局,全力推動藥食同源林下中藥材單品種植規模化突破,將黔東南州培育打造為中國重要的藥食同源林下中藥材產地之一。深入推動產學研結合,推進林下中藥材的良種選育、良法種植、產品加工、儲藏保鮮等先進實用技術的轉化和科技成果推廣,生產更多高附加值產品,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并通過積極招商引資,引進一批國內優強企業入駐黔東南州,推動中藥飲片、中成藥、中藥及民族藥提取配方顆粒等產品全產業鏈發展,打造現代中醫藥產業集群,推進黔東南州林下中藥材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同時,圍繞“苗侗山珍”品牌效應,打造一批林下中藥材產業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加快打造一批高標準林下中藥材特色產品,進一步提升黔東南州林下中藥材優質品牌的影響力。


責任編輯:林林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