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傍晚,重慶市墊江縣牡丹湖濕地公園就格外靜謐,微微清風,碧波蕩漾。
數據顯示,2022年,墊江縣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46天,同比增加19天;空氣質量優良比例為94.8%,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龍溪河國控斷面水質持續保持Ⅲ類,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92.6%,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水功能區達標率100%,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
污染防治有了新科技
“現在墊江的藍天越來越多了。”這是墊江縣市民內心的真實感受。不同于以往,無論是在初春還是盛夏,微信朋友圈里都經常有人分享拍攝到的藍天和白云,“墊江藍”已成為全縣市民每天清晨推開窗的“第一眼福利”。
“墊江藍”霸屏的背后,是全縣齊抓共管、堅持不懈整治大氣污染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墊江縣生態環境局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聯合墊江縣相關部門緊密協作,建立了黨政齊抓、黨政同責、統籌協調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機制,不折不扣地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各項任務的落地、落實。
同時,積極幫助企業進行太陽能、風能、電能等清潔能源替代、技術改造,減少煤炭、石油焦等高污染燃料的使用,從源頭減少污染物排放。率先在全市縣級層面啟動監測站點精細化管控工作,對涉揮發性有機物企業、汽修等行業,在預警期間實行錯峰作業;對加油站、露天燒烤、市鎮建筑、施工揚塵嚴格管控和錯峰作業。
在墊江縣普順鎮的迎風湖國家濕地公園,拍照的市民絡繹不絕,鏡頭前青頭潛鴨在湖中靈活嬉戲,水面泛起漣漪。
墊江縣的動人山水
青頭潛鴨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對水質要求很高,全球僅1500只左右。這幾年,迎風湖濕地生態功能得到恢復,除青頭潛鴨外,許多野生鳥類在這里“安家”。野生鳥類被稱為地方生態系統的“晴雨表”“環評師”,墊江縣每一個新增鳥種的記錄,都能反映出生態環境的好轉。
據悉,去年以來,墊江縣生態環境局深入開展行業領域、區域、流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全年召開各類生態環保會議86次、聯合執法79次、專項檢查300余次,生態共建環境共保格局基本形成。同時,對全縣自然保護地進行優化整合,實施分級管理、分區管控,構建新型分類體系,做到應保盡保。加強國土空間規劃、旅游發展規劃與自然保護區管控要求銜接,構建自然保護地從嚴管控的監督體系。此外,采取抽查、明察暗訪、現場核查、無人機勘察等多種方式,現場核查疑似問題點位20個,形成齊抓共管合力,有效遏制了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督察整改有了新成效
藍天、碧水、凈土不僅承載著美麗家園,更飽含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待。墊江縣始終堅持生態優先,協同推進減污降碳,嚴密防范生態環境風險,打造生態環保最嚴執法城市,讓綠色低碳發展的底色越擦越亮。
督察整改是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環節,也是檢驗督察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志。2022年,墊江縣生態環境局打好“暗查暗訪+專項督查+專項行動”組合拳,縱深推進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改,全面復盤各輪次督察(查)整改事項420個,檢查點位250個。
墊江縣城區
同時,推行“一負一正”工作制度,對內曝光“負面典型”,制作專題片3期,在各級各類工作會議播放10余次,曝光問題98個;對外宣傳“正面典型”,開展“督察整改看成效”主題宣傳報道,形成生態環保督察整改典型案例16篇,通過電視、報紙、微信公眾號等載體刊發報道21篇、視頻新聞10條。
在生態環境依法行政能力上,印發實施《墊江縣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踐案例推進工作納入2022年目標考核。完成《墊江縣生態環境局關于2022年墊江縣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的報告》等8件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查。全年依法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39件、責令改正83件、行政處罰31件、強制執行6件、督促催告9件、行政復議6件、移送公安1件、查封(扣押)1件。
在生態環境應急處置能力上,建成投運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在全縣疫情防控期間應急處置醫療廢物605噸。全年組織應急管理培訓1次,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1次,排查環境風險單元671個,發現環境安全隱患77個,已整改77個。
在生態環境監測能力上,通過市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復評審考核,取得水、環境空氣和廢氣、土壤和水系沉積物、生物、噪聲、振動、電磁輻射、電離輻射等類別116個項目檢驗檢測能力。龍溪河、臥龍河水質在線監測已覆蓋,大沙河水質在線監測設施正在建設。已建成投用人民路福利院、海聯小學兩座空氣自動監測站。
藍天白云下的墊江縣
在大氣環境監管水平上,率先在全市縣級層面啟動監測站點精細化管控工作,制定“一點一策”方案。投入50萬元探索實施熏臘制品集中熏制,投入500萬元建成大氣網格化智能監管平臺(一期),管理方式由憑經驗感覺的粗放式轉變為實時精準的科技化,同時開展各領域日常巡查檢查和污染應對工作,對存在問題進行“通報、預警、調度、調查、督辦”。
在水環境監管水平上,持續開展鄉鎮河流斷面和污水處理廠(站)進水COD濃度考核,定期通報壓實鄉鎮(街道)治水責任。創新開展巡河(庫)問水專項行動,出臺《墊江縣巡河(庫)問水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全覆蓋排查入河排污口226個。同時,完成28座污水處理廠和3個重點河流斷面水質在線監測系統,手工監測與在線監測并行,極大地增強了墊江縣水質監測預警能力。
綠色發展有了新助力
昔日的“臭水溝”“六彩河”,如今成為河水清、環境美、生態優的市民休閑去處。墊江縣生態環境局水環境治理的工作成效讓老百姓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近年來,墊江縣生態環境局通過不斷厚植區域中心城市生態優勢,統籌發展和保護,加快構建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
以深化改革營造高效營商環境。墊江縣生態環境局持續深化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服務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大力推行環評審批告知承諾、受理即辦結、同類項目“打捆”審批、多事項統一辦理等措施,實現審批環節、流程、時間提質增效,12項審批事項由原有的265個工作日壓縮到34個工作日,總體縮減率提升到87%,其中環評辦理時限壓縮至14個工作日,將7個事項調整為即辦件,即辦比例為58%。
以生態創建推進社會綠色轉型。2022年,累計邀請市級專家現場調研指導環保基礎設施項目16次,組織項目策劃研討會12次,積極對接各級單位爭取政策支持,包含水、大氣污染防治類項目20個,其中入庫項目8個,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方向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項目、龍溪河及支流水生態保護修復(二期)項目等到位各級各類資金共計2.82億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在墊江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墊江縣生態環境局將持續推動污染防治在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突破,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奮力譜寫墊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