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在臥龍保護區丫頭子巖窩的臥龍報春
臥龍報春1月10日在線發表于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Keys上,正式成為報春花科植物大家庭里的新成員。這一物種的野外發現和科學命名,得益于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人員程躍紅、林紅強與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植物多樣性研究團隊的密切合作。
臥龍報春(拉丁學名:Primula wolongensis)生長在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海拔3400米左右的高山灌叢與草甸交界區域的陡峭巖壁上。2021年5月,程躍紅在保護區內的丫頭子巖窩發現并采集到該植物花期標本,2021年8月采集到果期標本,2022年5月—6月完成野外補充調查;在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植物多樣性研究團隊(徐波副研究員課題組)的大力幫助下,經野外觀察、形態對比及分子系統學研究,最終確認為報春花科新物種,因其模式產地在臥龍保護區,故命名為“臥龍報春”。
臥龍報春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于海拔3400米左右的高山灌叢與草甸交界區域的陡峭巖壁上,花期5月—6月,果期8月—9月,目前僅在丫頭子巖窩發現1個分布點(居群),種群數量、分布范圍、受干擾情況等還有待進一步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