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植樹季。此間,山西的植樹造林進行曲再次從黃河岸畔奏響,一路飛揚,激蕩雁漠古城。15日,記者從山西省自然資源廳獲悉,近年來,山西系統發力筑牢北疆綠色生態屏障,人工造林規模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一位。
在黃河流域山西臨縣段生態保護修復治理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對苗木進行栽植與管護。這個項目施工現場最大坡度達70度,近乎直立,坡陡溝深,栽植難度大,工人憑借安全繩索將樹苗栽植到斜坡陡壁上。
臨縣堅持不懈綠化家園,只是山西省綠化事業的一個縮影。山西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七大生態要素,謀劃精準擴林、重點補林、科學改林、持續營林、依法護林、創新活林“六大行動”。僅2023年,山西黃河“幾字彎”攻堅戰范圍由33個縣擴展到44個縣,營造林456.7萬畝,修復和改良草原115萬畝,撫育森林127.04萬畝。
“十四五”以來,山西省重點抓好晉北風沙區、晉西南汾河谷地、呂梁山和太行山四大區域的生態保護和修復,全力提升全省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承載力。山西全省完成營造林1527.27萬畝,其中人工造林992.93萬畝,人工造林規模連續三年全國第一。
2024年,山西省將以防沙治沙為主攻方向,聚焦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將林草生態修復任務集中向“三北”工程區傾斜布局,全力組織實施沙化土地綜合治理、非沙化土地植樹種草以及退化林、退化草原、退化濕地修復治理,高標準完成300萬畝營造林任務,不斷提升“三北”地區林草覆蓋率,持續構筑阻擋風沙南侵的“生物墻”、減少水土流失的“生態壩”、保障水源供應的“大水庫”。
三晉大地,不負青山不負春,草木蔓發,春山可望。